「同一件事,同一句話,來自不同的人,同一個人的感受會不同」
我對朋友的幽默方式、說話的口氣、毫無修飾的話語、歇歇唸、愛管東愛管西、雞婆、吐糟的話的個性~這些我自認為是對朋友的方式,其實是大錯特錯,得到的全都是反效果~「難搞」、「愛唸」、「壞脾氣」、「說話直」

有時一句話,並無惡意,但對方聽起來很受傷,但另一個人講了同樣一句,卻是開玩笑
有時一件事,你並不會因此生氣,但對方就是預設你會生氣,所以不敢對你說或做
明明並非自己本意,為何都會被設在框枉裡,我認真的檢討自己,解釋並非一定有效,因為對方己把你定型。如果說了什麼話,什麼事不會生氣,事後都要一一解釋,那真的很累人,雖然不喜歡被人誤會,但誰叫你被人定型~不如,學著當個「好人」,對於某些人、某些事都用差不多,不太表達自我的想法,凡事都好,凡事無意見,那就會被冠上「好人」、「好相處」、「好脾氣」。

我以為我這樣對朋友的方式是好的~因為我始終覺得~真朋友~說話不需要顧東顧西、拐彎抹角,故意吐你是彼此開玩笑的一種模式,即使講了很毒的話,對方也知那只是開玩笑無意不會受傷,可以無顧忌的說出真心話。~真朋友~不會分團體,不會分你我,也不會分你跟誰比較熟,因為是一個"Team",不必分誰一定要跟誰,不必覺得你在誰心中應該要比較特別或比誰特別。
但漸漸的我發現,其實這樣子想一點也不對~No!!因為當自己看重一個Team時,往往會有一些有動作,顯示出是有分別,而分別會使自己感受不好而沮喪~

因為每個人很都會被別人在心中定型,「同一件事,同一句話,來自不同的人,同一個人的感受會不同」,A說跟B說,C的感受一個是不舒服,說者無心聽著有意;一個是沒什麼,對方只是在開玩笑,得到的反應是大大的不同。若相約出遊,如果有人不去我就會三推四請,因為我覺得大家要一起呀!;但也許另一個人做法是平靜的不強求或是不聞不問,因為每個人在別人心中定位是不同的~

我發現我很容易把對方當列為~朋友~的層級,所以我會求好心切,或大剌剌的做一些事,說一些話,不會用老套的對待~每次跟朋友分享發生的事情,他總是會告訴我,我這樣的心態只是會讓自己很辛苦,因為他總覺得對於某些人某些狀況,要是他早放棄,早不鳥,但我總是還繼續著我的理論及想法,原來其實對方跟我的定位及心中的層級是不相等

不相等,其實也不是件多麼可惡的事,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感覺定位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不同,只是當你期望的和對方出現差異時,會有些許的不好受,但好像也沒什麼~一切是自然的,人與人相處是最自然的反應及直接~不可能控制對方感受,誰叫自己給別人帶來那感覺尼~至於為何會有差異~我努力檢討自己中!,喜歡或不喜歡好像也沒什麼一定的道理耶~

一個三分熟的人,你講話會修飾;一個八分熟的人,講話也要修飾,那三分跟八分到底差別在哪裡?
一個三分熟的人,他的事你不會主動關心;一個八分熟的人,他的事你卻一定要主動關心,那三分跟八分是有差別
一個三分熟的人,開玩笑你懂的要有分寸;一個八分熟的人,開玩笑顧東顧西,那三分跟八分到底又差別在哪裡?
那好朋友跟路人甲乙丙丁有分別嗎?好像也沒有人規定三分跟八分要有分別~哈哈

目標學習當一個「好人」,首先就是放給他自然,凡事不強求,不急躁,學會平心看待每一件事
會是朋友就會是朋友,懂你的人就是會懂你~
把你設限框框裡,就是會把你設在框框裡~
想把你當好朋友,就是會把你當好朋友~
而不喜歡你的人,就是不喜歡你~
覺得你怎麼樣的人,就是會覺得你怎麼樣~
曾經把你當重要人,不見得一輩子會把你列為重要的人~
很多事無法掌控,那就順其自然~

覺得我好相處的人就跟我做朋友;覺得我難相處的人就請走開
想跟我當朋友的人,我一定熱情歡迎;不想跟我當朋友的請離開
想要跟我說笑的人,我跟你開心大笑;覺得我不能說笑的人,就不要跟我講五四三
想要跟我說我心事的人,我靜心傾聽替你分憂,陪你開心或難過;不想要跟我說心事的人,我不會多問,但希望你一切快樂
想把我列為重要朋友的人,我會大喊友情萬歲;沒有把我列為重要朋友的人,我會平心看待,保持基本的關係

曾經努力認真維持、在乎、求好心切的我,有些領悟,不該再硬在維持我自己的關念,現在我也要當「好人」~
付出值得的人,在乎彼此都在乎的人,那就不會有失落~我不會難過
我沒有理由強破別人,也不會硬要別人改變,怎麼設定我這個人,是對方最真實的表現

「當冰淇淋溶化了,即使再拿去冷凍,依然是冰淇淋,但型狀已走樣,不再是原本漂亮的一球~」
就好像經歷一些事、遇到一些人,、感覺、想法,會因這些而跟從前不同,改變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oneva8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